首页 正文
前清侯选训导张青莲回族韩姓撰文《韩氏墓碑志》

  中华民国八年岁次已未拾壹月份  上旬

  这篇《韩氏墓碑志》记录了韩氏得春公为其始祖,即在民国八年(1919年)韩兰会等仅知韩寨一世为韩得春,其上,未考。这是其一,其二,此时已将韩养醇等东北支列入韩寨(养醇五世,谷昌六世),其三,韩寨有三处坟茔,一在白庄西南,二在韩寨村南,三在韩寨西南。

  据禹城十里望韩寨村所抄录的《韩氏家谱》部分序文中载“回族韩姓最早源于青海省循化县,至元代初年,始有韩姓支东迁。明朝永乐二年(1404)韩姓一支由山西禹州大槐树迁山东禹城城西西白庄,在西白庄居住六十余年,传三世(三世先祖名讳无考),至四世时兄弟三人中老大韩元忠移居禹城韩寨立村。老二韩元臣迁河南归德府葛家店,老三韩元信(注河北沧州韩石桥《韩氏家谱》称韩元善)迁河北省韩家石桥。兄弟三人自立宗系。长支始祖韩元忠移居韩寨后生二子,长子韩大谷,生有五子,后称“五大支”,次子韩大瑞生有八子,后称“八家”。

  据崔长魁去禹城考证:

  “现韩寨村有回族1200多人,其中回族韩姓人数占全村回族人口的95%,已成为一个很大的宗族。据载,自清代开始韩姓族人相继外迁至泰安下旺、宁阳和济南市等地。”

  另外崔长魁还将韩氏四十辈字抄录寄来。

  “韩寨韩姓除前三世名讳无考,自四世先祖‘元’字辈起辈序排列为:

  元—大—文—茂—春—敬—扁—林—渏(百)—省(秀)—思(全)—恩(德)—云(玉)—同(双)—来(荣、化)—在(景)—东—佩—振—宗—成—仁—树—国—志—光—续—真—可—从—有—道—相—官—义—俊—秀—进—增—绳。”

  考释:

  由上文韩寨谱文中片段,可作如下几点说明,因未见《韩氏族谱》,也未见谱序全文,只就仅有的这几段文字作如下的考辨。

  1、此文中明确指出“韩姓一支由山西禹州大槐树迁山东禹城西,西白庄。”那么原说“山后”一词就是“山右”之误,“山右”为山西,“山左”为山东,即以太行山为界,然而元明时山西禹州又在何处?只有一个大槐树,应在洪洞县属临汾,古时为汾州或潞州、沁州,未见有禹州之称。

  2、此文中又出现了一个“西白庄”。在各地韩氏谱中,韩氏初来山东禹城有大程、黑龙王庙、白家庄、白庄、西白庄、邢店等,这些村名都应在韩家寨之西一处,恐为一处而非多处。

  3、文中说韩氏“在西白庄居住六十余年”传三世,从1404年计六十年是1464年,已到英宗天顺最后一年,我想四世元忠公迁韩家寨最晚也在1413年至1424年间,理由一,有些韩氏考文中说迁韩寨在永乐年间,理由二,韩氏从二世至四世应在二三十年间不会太长,理由三,韩氏十世“昌”字辈有考在康熙年间约1713年上推十代约在1413,那么一世元字辈也应在1413至1464年之间,1464是韩氏下限。也即韩元忠去韩家寨定居最晚也不过在1464年前。

  4、韩氏一世祖,长韩元忠,次韩元臣,三韩元信(元善)三人,前还有三代,这是第四代。其中长支元忠讳字失考迁韩家寨,二支元臣(熊祖)去河南归德(柘城)——商丘一带,三支元信或元善(能祖)迁河北沧州孟村韩石桥。前三世失考,韩寨村由“元”字辈起排为一世。

  5、韩寨村一世韩元忠,二世两人,长韩大谷,次韩大瑞。长支后分为五支,曰“五大支”,次支后有八支称“八家”。韩氏留有世系表否,不清楚。

  6、韩氏河南、河北、山东三大支,外迁自何时已难考稽,恐在明代。首先是韩雍,正统年间人,如是这一姓韩,那么在明正统年前就已到苏州定居了。其实韩养醇应该也不是韩寨人,不过应是元忠之后。养醇的祖父韩仁忠就已迁到辽宁岫岩。

  7、关于世系表,各地韩氏均不一致,如辽宁岫岩以韩仁忠为一世,其实他是韩寨韩元忠的七世孙。另如辽宁海城韩氏一世祖韩世麟,清嘉庆年间人,应是韩元忠的十一世孙。

  8、韩家寨世系辈字也有差异,远徙外地者且不说,仅韩寨村辈字,我还得到另一版本,今抄录在下。

  元大文貌春,敬鞭林红菊。

  思恩瑞同来,在东佩振起。

  成人树国志,光绪真可从。

  有道向关意,军秀增加绳。

  这里起码有“貌、鞭、红、菊、瑞、启、人、绪、关、意、军、增、加”等十三字与前引的辈字不同。

  9、关于韩家寨世系表,沧州韩石桥(能祖支)十世泰来公在清嘉庆六年有篇序言名曰《韩氏家谱又序(泰来为禹城支著)》中推断为如下图示:

  泰来公推断的这个世系显然是不对的,因为“得春”是长支(韩寨)元忠公的五世孙,而元善(元信)是元忠的三弟,这样就相差五代。

  在韩氏谱序上认为养醇为韩氏五世祖即由此推断而产生的,其实应以下表示养醇为九世为较符合历史。

  此表中有“升”与“进实”两位先祖,泰来公未说清他们是那一支的,恐为“韩寨”支(长支),又不敢肯定,只有另列。

  10、我推断韩氏几支的世系如下:

  这个推断主要根据四地世系对照而成,时间也以三十年一代,六十年左右一计,从“元”字辈至十一世基本差不多,如养醇九世应在明末清初,其祖父仁忠在万历晚季到辽东,是可以理解的,韩石桥起凤公是崇祯时拔贡,顺治时教谕与养醇同时代人,可能性极大,前后相差不远应为八世至十世间。

  韩家寨世系我未见到,只从泰来公序中知一个“得春”公应为“春”字辈,五世,约在明嘉靖时代。岫岩、腾鳌两地韩氏均为长元忠祖之后,去辽东的年月大致在七世与十一世,由这两地世系表及序文材料推断。

  因韩石桥世系表中注有起凤公为崇祯时人,而表中又确定他为五世,从元善(元信)能公(1413年)到崇祯时最少也得200多年,七八代人,不可能仅传五世,因此韩石桥世系中起码缺三至四代。前面缺还是后面缺不敢肯定,只好以荣祖前缺为宜。

  在此仅提如上疑点,望韩氏后人斟酌之。

全民修谱更多